不仅削尖最锋利的矛,还要铸造最坚硬的盾。9.3胜利日阅兵场上同时出现的两大方队,足够让美西方抓狂——大家都还在摸索的无人机攻防策略红,中方就这么“成体系”地亮出来了?
在刚刚成功举行的9.3胜利日大阅兵里,中方大方亮出武器库,出现了足以震撼西方某些势力的两大武器方阵。
率先出现接受检阅的,是反无人机方阵。打头的,是整齐排列的高能激光武器。紧跟着安排部署在第二排的,则是很有可能配备了反导防空装备的近防炮。
居中的一排,从外形上看,很可能是一款配备了机炮和近程导弹的系统。另外,它毕竟被划分进反无人机方阵,这说明相关配备,很可能具备反无人机功能。
第四排,从外观上很难判断。有分析称,这是微波武器。但结合方阵的总体配备看,这一“未知装备”很可能具备电子干扰的功能。在最后压阵的,则是一排反无人机雷达。
虽然还没有公开具体参数,但也足够了。光是结合这“五排”配备,就能至少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首先策略红,有反无人机雷达和激光武器在,这说明我们的反无人机部队已经具备了锁定目标之后一击毙敌的能力。
其次,有防空导弹。要知道,按照国际标准来说,即便是“手最短”的近程防空导弹,其射程也能达到10公里到20公里左右。这也就是说,我们的反无人机部队,具备了远距离克敌的目的。
最后,有机炮,还有电子干扰设施。这意味着,即便在雷达因为各种突发情况失灵,导致导弹未能正常发射或射偏的不利局面下,我们的反无人机阵地依然能通过机炮攻击,在防御敌军无人机近距离攻击的同时,保证自身安全。
也就是说,敌机距离远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动用激光和导弹摧毁,稍微近一点的,则可以用微波攻势以及电子干扰搭配起来对付它。
而当敌军无人机真正意义上抵近了,我们也能通过近防武器齐发打出弹幕,给己方阵地安全筑牢最后一层保险。
这意味着,倘若对上中国,时至今日已经在俄乌、巴以、印巴等军事冲突中大发神威的,以小、快、灵、难缠四大特点著称的无人机部队,在中方反无人机体系已成的前提下,没了用武之地。
而在带有防御性质的反无人机方队驶过后接踵而至的,是极具攻击性的无人机“本体”方阵。它们亮相所带来的亮点,比之反无人机方阵,也是不遑多让。仍旧是挑几个重点讲吧。
首先登场的是攻击-11。这款机型已经有过阅兵经验,算是“老熟人”了。之前官方已经定下基调,它的作用,主要在于突破防御加精确打击。
接下来相继亮相的,虽然此前没有公开报道过,但从机体机型上不难看出,这是一款功能定位类似于“翼龙”系列的新型查打一体无人机。
最后,有一款整体形象和去年年底亮相的六代机相差无几的机型。
从机翼身和机身融合,且看不出有垂尾等存在等几个明显特征来看,这款形似六代机的无人机,有可能是当做僚机来用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体上看来宽频全向的构造,让专用于隐身战机的涂料有了用武之地,让这款赋“未知机型”的无人僚机,拥有较高的战场生存能力。
总体来看,经过解放军和不计其数军工工作人员数年之久的努力,现在在无人机攻击领域,我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地讲,中国已经打造出了一个机型多样、功能完备且颇具战力的体系。
如此一来,在整个无人作战层面,我们不仅有了最厚实的盾,更打造出了最锋利的矛。在全世界还在摸索无人机作战奥秘的当下,中方这套攻守兼备的体系,潜在对手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这个问题策略红,就让那些顽固不化的,一厢情愿地将我们视作所谓“全面竞争对手”的国家头疼去吧。
高开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